执着探索勤耕耘 细雨骄阳润桃李—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我校文国兴教授
  发布时间:2020-03-17   浏览次数:714

    主持山东省教育厅人才项目,获得资助经费200万元;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资助经费14万元。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滨州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担任《IEEE Transaction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等10余个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学术论文11篇,其中2篇被收录为全球ESI高被引论文,8篇发表在中科院分区一区期刊,2篇发表在中科院分区二区期刊……这些亮眼的成绩单仅仅是勤于创新、执着探索的文国兴的科研一瞥。



科研上有股“拼劲”

  

         文国兴在查阅科研资料(资料图)

    “文老师是我们学院‘努力型+学习型’的科研达人,短短几年时间,就发表了十几篇高水平论文。除去上课,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博士工作间里搞研究,与同专业的老师研讨交流,乐此不疲。”理学院院长高丽竖起大拇指说。

      初见文国兴教授,刚刚年过不惑的他一身纯黑的西装,深蓝色的毛衣,身材清癯,干净利落,略显拘谨,但是聊到科研,他却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文国兴走上科研道路,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他大学期间学的是数学,硕士阶段才开始接触控制方向,研究方向为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当时研究跨度非常大,刚一接触很吃力。”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硕士毕业后他又考取澳门大学的博士。文国兴回忆说,感觉做科研最难过最难熬的日子就是博士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导师要求换方向为多智能体控制理论。“整整一年时间,几乎都是在搜论文看论文中度过的,不合适再放弃再搜索,有的不感兴趣,有的做不了……那种感觉就像在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轮船。”而正是在博士阶段,他深层次地了解研究方向,真正走上科研道路。博士毕业后,文国兴进入我校,成为一名大学教师。

    文国兴始终坚信“只有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和教学业务能力,才是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他坚持求真的科学态度,“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以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协作精神,积极培植前瞻的创新思维,不断锤炼过硬专业水平。“文老师在科研上有股‘拼劲’,  晚上经常看到他在工作间做科研,上课前他会早早到教师休息室备课、看文献。”理学院副院长邱芳赞叹道。

    文国兴的孩子才上小学,爱人在医院的工作也非常忙,但是他克服家庭的困难,利用寒暑假去访学交流,两次赴澳门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他申请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后,从事非线性系统的优化控制、水面船舶控制、随机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博士后阶段,他受到导师的熏陶,在科研上更加精进。当被问到做科研的动力时,他说:“自己的观点被承认、被认可,是最大的动力。”在科研方面,文国兴一直坚持“永远保持求知欲,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不断学习”。他这样说:“这是作为一名专业教师的必备素养,会让我们保持年轻和快乐。”所以直到现在他还一直关注各个学科研究的最近动态,不断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永远保持着对于世界的那一份好奇心。他开玩笑说,就是因为多变的爱好,使他成不了“专家”,而成了“杂家”。

    文国兴在非线性自适应控制、优化控制、多智能体控制、水面船舶控制、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系统等研究方向不断探索创新。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非线性系统优化控制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非线性严格反馈系统是实际动力系统的一类最普遍建模形式,针对此类系统的基于backstepping技术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且被广泛应用,然而非线性严格反馈系统控制的优化方法研究却尚显薄弱。面对这种现状,他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控制技术,将其命名为 optimized backstepping,并且将该控制理论运用到水面船舶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船舶跟踪控制的优化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工程类权威期刊《I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在这两个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含有未知动力的多智能体leader-following编队,他积极克服HJB方程更加复杂、非线性程度更高的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控制方法,并在工程类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上发表了该成果。

    当我们请文国兴分享做科研的经验时,他也毫不吝惜:搞科研没有近路,需要扎实的基础,不断拓宽知识面,最关键的是要敢于探索,敢于挑战没有的理论方法。做科研需要创新,要有突破精神,要敢想、敢写、心细。现在有人喜欢从论文中找思想,这就违背了科研精神,科研不能拘泥于从论文中找思想,而是要创新、要发现,要有技术上的改进、思想上的创新。首先要有好的思想,然后用你的思想找参考文献、找支撑点,这样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实走深。

  

以研促教教研相长

  

文国兴所发表的论文(资料图)

    “如细雨,似骄阳,欣赏每一个学生就如欣赏每一朵鲜花的盛开。”这是从教五年来文国兴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他一直秉承这种理念并完美演绎了细雨和骄阳的角色。他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一是要尽可能地活跃课堂气氛,保持气氛的活泼、轻松;二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文国兴常常会选择一些能承载讲课内容要点的实际案例,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从不同的渗透点来吸引大家的兴趣,从而达到让同学们轻松学习的效果。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学科的特点,文国兴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有些借助案例进行讲解,而有些不能借助案例来说明、逻辑性较强的内容则抓住学生的思路,适当地去迎合学生们的节奏,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成的成就感,进而积极思考,愉快地学习。“数学本是枯燥的课程,文老师的课堂却很活跃,因为他涉猎面很广,擅长用事例来引入课程内容。比如他在讲到积分的时候,就引用了挪威数学家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与人决斗英年早逝的轶事,让同学们印象深刻。而且当文老师看到我们有听不懂的地方,他会调整节奏,用另一种方法再讲一遍。”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雷玉瑶感激地说。

    文国兴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服务科研”为宗旨,注重将科研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不断寻求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点,不断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使学生逐步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和求索创新的科研精神。“现在的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互联网成为生活的主流,作为高校教师,教学模式也理应发生变化,考察的不是记忆力,而是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因为知识可以在网上方便地查到,而能够在知识库中寻找到你需要的参考文献、知识点,这种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比学好课本更重要。”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下的文老师,同样亲切,对同学们的生活细节都很关注。有时候同学们在路上跟他打个招呼,他也关切地询问生活、学习方面的事,比如天冷的时候会嘱咐学生多穿点衣服,暖气试压的时候会提醒看着宿舍里的管道……虽然是寒暄,但同学们感觉很暖心,甚至喜欢上这种暖心的  “唠叨”。当同学们遇到困难时,文国兴总是耐心帮助他们。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刘冉冉回忆起一件小事:有次我们要参加全国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想请文老师帮我们指导,因为他和蔼可亲,认真执着,院里很多同学都想选文老师。但是我们组起队来的时候比较晚了,找到文老师的时候,他果然被其他同学选了。虽然一个老师只能指导一个组,但是他耐心地听了我们的项目之后说:  “你们研究的3D试衣间课题很新颖,我给你们推荐一位老师吧,好好做,争取成功。”后来他不但为我们推荐了指导教师,还经常在微信上或者路上遇到的时候询问课题进展情况。文国兴给予学生的爱,犹如欣赏每一朵花开的美丽,见证每一棵树苗的成长。

  

感恩学校的深厚情感

  

文国兴在上课(资料图)

    为人随和、低调、谦虚、勤奋,在理学院提起文国兴老师,大家都交口称赞。“文老师思想上积极向党靠拢,2018年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平时提携青年教师,关心学院事务,很有大局观。”理学院原党总支书记姜作浩提起文国兴赞不绝口。前不久,在理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召开的支部会议上,全票通过了文国兴同志的入党申请。

    作为土生土长的滨州人,文国兴全家都在滨州,所以他博士毕业后的第一就业心愿就是滨州学院。  “进入滨州学院后,看到学生们都非常用功、好学,走廊、图书馆处处可见勤奋学习的身影;领导和同事们也都兢兢业业,为学校发展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互相支持,共同努力,这种团结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文国兴动容地说。

    “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领导、同事们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文国兴时刻感受着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学院领导经常和新进博士们聊天,关心大龄未婚博士的个人问题;在办公室紧张的情况下,为博士教师们空出了四间工作室;充分发挥博士的引领带头作用,鼓励他们举办讨论班,提升学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评选有个电话面试环节,由于家里没有座机电话,文国兴找到了院长高丽。“高院长把自己的办公室让出来,尽管事务繁忙但她还是等我面试结束后才走进来。”文国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刘守华老师来听他的课,当时是在大合堂上课又没有扩音器,讲起来有些吃力。  “结果在第二次听课的时候,刘老师就悄悄带了一个扩音器,递给我说‘你用这个’。”话语间充满了对同事的感谢。

    在感受着集体温暖的同时,文国兴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着这份温暖。开学前后和期末考试期间,老师们会集中使用电脑查课或出题,办公室的电脑不够用不说,还会影响坐班人员正常办公。文国兴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把科研项目组的两台电脑临时搬到教研室,无偿给老师们办公、查资料用。  “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两个人的智慧用不完。”他还参与到学院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中,自发组织讨论班,提供一些权威论文让青年教师研读,利用老师们没课的时间每周找教室组织一次讲授、研讨,形成了三四个比较成形的方向。

    文国兴在科研上的执着探索精神也激励着理学院的学生们。  “班主任开班会的时候经常用文老师的榜样力量去激励我们。文老师搞科研的时候特别专注,其他老师敲门进去,人都站到他旁边,他还不知道。这样的事例在我们中间都传为美谈了。”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王畅畅说。  “有次考试之前,我去学院办公室,正巧看到文老师在查资料,我就问了他一道题,虽然他不是研究这个方向的,但是他从这一章的定义开始看起,和我一起探讨,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很有耐心。”

    当前,我校航空内涵建设和申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文国兴也加入进来,将自己的科研工作与航空方向结合起来,申报了“无人机的自主优化控制”项目。用他的话说:“过去认为把自己的课上好,把科研做好就可以了,但现在做出了一点成绩,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角色发生了变化。‘一枝独秀不是春,万花开放春满园’,今后要带领团队,为学校航空内涵建设和申硕尽己所能,也愿意成为科研之路上的铺路石,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贡献绵薄之力。”